业生质量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我校各项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性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调查对象
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和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行业协会。
二、调查时间
调查一般在每学年的寒假期间进行,每年12月20日前制定详细的年度毕业生质量调查实施方案,报经学校领导批准同意后实施。第二年3月底之前形成各专业(群)及学校整体毕业生质量调查分析报告。根据有关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三、调查内容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以专业为单位,由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组成。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
1.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其中就业率由初次就业率和当前就业率两项指标组成;就业质量由收入分析、专业相关性分析、职业吻合度分析和离职转岗率分析等四类分析组成。
2.人才培养特色调查
人才培养特色调查由课程有效性分析和知识能力结构分析组成。课程有效性分析主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核心课程重要性评价和满足度评价,评价内容涵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知识能力结构分析针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相关的核心知识、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重要性和满足度的分析。
3.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由教学满意度分析和就业满意度分析组成。教学满意度分析包括毕业生对学所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形式、课时安排、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满意度的分析。就业满意度分析包括毕业生对就业质量、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满意度的分析。
(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
1.人才需求调查
人才需求调查由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组成。构成分析包括用人单位所需毕业生的学历、专业、规模构成情况。质量分析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
2.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环节满意度评价组成。包括对毕业生专业基础、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和访谈调查为辅的方法,以专业(群)为单位,一般情况下,每次调查覆盖的范围须超过应调查毕业生数的80%和半数以上主要用人单位。
五、调查工具和途径
1.学校组织编制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模板,各专业(群)可根据专业特点在模板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添调查项目。但必须涵盖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满意度、人才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几项重要的维度,且调查数据的格式和要求不能随意修改,以便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调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调查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学校组织人员编制开发或者采购基于网络和移动客户端形式的线上调查程序,也可与第三方调查机构合作,并且利用校友会、行业企业信息监测点(工作站)等调查信息反馈渠道,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跟踪调查体系。
六、其他要求
1.学校及各学院每学年制订详细、周密的年度调查方案,安排工作人员走访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点(工作站)单位,通过访问用人单位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专家领导了解他们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
2.调查范围要考虑到专业分布、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工作单位类别等因素,要确保调查的覆盖面足够宽和调查样本足够充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调查方法采用在线调查、电子邮件、电话调查等形式进行,用人单位、行业协会调查需安排专人现场调查了解一手信息,在线平台、调查问卷由学校统一制定,各学院可结合专业特点相应调整。
4.在线平台数据和调查问卷回收后,各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人员对数据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学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就业工作人员对各学院上交的数据进行汇总,撰写学校年度毕业生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5.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展不力或开展不及时的学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经费保障
以每生100元为标准乘以当年毕业生规模,即为该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专项经费,从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中统一列支,解决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等相关费用。
八、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2013年12月31日